纠纷急待处理,“云间开庭”化纷解忧
疫情期间,林甸县人民法院及时转变办案模式,积极运用智慧法院成果。今日,我院民事审判庭庭长冯石亮使用“云间开庭”系统线上开庭审理一起民事案件。
自春节假期过后,民庭冯石亮庭长即对手中案件多次进行分类排查,及时与已确定开庭日期的当事人取得联系,征得双方理解后决定将案件延期审理。对尚未送达传票的案件当事人,通过电话做好解释工作,并告知待疫情解除后,将尽快安排调解或开庭。同时就简单案件在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后,通过网络办案方式进行调解或开庭。根据案件不同情况,进行分类处理。
原告娄某某诉被告周某某劳务合同纠纷一案,庭审前,冯庭长接到原告娄某某的电话,娄某某称其是一名农民工,2019年受雇于周某某,提供劳务期间周某某共计拖欠其劳务费2万余元。娄某某多次向周某某催要该笔劳务费,但周某某均以各种理由推脱,无奈,娄某某已将周某某诉讼至法院。因现在疫情期间出行受限,原告娄某某因该案暂无进展心情烦躁,影响到其生活及与家人的和睦关系,待疫情解除后娄某某又急于外出打工,所以想请冯石亮法官帮其想办法解决该纠纷。接听原告娄某某的电话后,冯庭长马上找出该案的卷宗进行阅卷,经过与被告进行沟通,原告娄某某叙述的事实基本属实。考虑到该案为劳务合同纠纷,是涉及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民生类案件,必须特事特办,冯庭长当即与被告协商,在征得双方同意后,冯庭长决定通过“云间开庭”系统对该案线上开庭审理。经过一番准备工作,3月1日上午,在林甸县人民法院民事审判法庭,冯石亮庭长就该案与原、被告当事人开始了线上庭审。通过听取双方当事人的陈述与辩解,对证据的举证质证,案件事实基本清晰。被告对拖欠原告的债务均认可,称其并非蓄意拖欠原告的劳务费,而是存在较大数额的工程款未清回,造成资金周转困难,导致无法向原告履行债务。原告听完被告的叙述,基于对被告的了解和信任,也理解了被告的难处。通过庭审了解的情况,冯庭长从情、理、法多方面对当事人双方展开调解工作,尤其是向被告方说明原告作为农民工的辛苦和不易,眼下遇到疫情无法外出打工,日常生活开支都成了大问题,敦促被告方一定想办法给付原告的劳务费。经过法官耐心调解,当事人双方终于达成了调解协议,被告表示一定在承诺的期限内履行给付义务,原告也表示会安心在家等待疫情解除,不会再因此事烦心。同时,双方当事人均对法官能在疫情期间这个特殊时期,让原、被告坐在家里,用这种网上开庭的方式处理原、被告的纠纷表示非常满意,并对法官的耐心调解十分感动。
冯石亮庭长表示,在这场疫情防控的战役中,救死扶伤的医护人员日夜奋战在疫情前线,保护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而肩负公平正义的人民法官同样在疫情的战场后方,时刻为维护着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不懈的努力。
战“疫”特殊时期,法官多举措推进案件审判
民事审判庭武艳波法官审理的一起原告李某与被告刘某生命、健康、身体权纠纷,在向双方当事人送达起诉状、开庭传票等诉讼文书后,疫情爆发,因疫情防控需要,不能组织当事人到庭参加诉讼,虽然案件诉讼标的额不大,但因该案件起因于原被告之间家庭事务琐事,当事人双方积怨较深,加上有些证据可能涉及申请司法鉴定等情况,主审法官武艳波为推进案件进展,首先与原被告进行耐心的沟通,了解听取了双方的当事人的误解,虽然有些谈话与案件审理并无直接联系,都是当事人在倾诉自己内心情感,但是武艳波法官从中听懂该案背后隐藏的是两个家庭因婚姻关系解除后,涉及抚养子女、探视权等因素而发生的争执矛盾。这类案件,只有认真倾听看清双方真正的心结,从矛盾根源入手,才能有利于案件调解工作的开展。交谈中武法官得知被告聘请了律师,通过与律师沟通,经过半个多小时的视频交流,武法官希望与律师共同努力,从多角度出发促使双方达成调解。虽然调解初步没有达成,但通过此次沟通,本案的审理工作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推进。武法官表示后续将与律师共同努力,继续与双方进行沟通,找到双方利益平衡的基点,并希望通过她的沟通,他们两个家庭之间的关系因虽然婚姻的解除而不存在了,但考虑之前感情及子女的因素,希望他们的心结从此解开,希望两个家庭之间矛盾化解继而让双方关系恢复和谐。
在非常时期,我院法官充分利用互联网、微信、电话等平台,向当事人提供多样化的诉讼服务,努力把司法便民利民措施送到群众身边,畅通线上办理诉讼事务渠道,丰富和调整有关诉讼事项办理方式,促进整体工作有序运转,收获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