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上午,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响起,“法官!我是三楼的陈某,管道又堵了!一楼把门锁死不让修,楼上都闹翻天了!”话筒那端,一楼住户王某激动又委屈,“上次污水泡坏12袋饲料没人赔,这次别想让我配合通管道!”...
王某家住某小区一楼,某天接到二楼住户徐某和三楼住户陈某的电话,得知因为公用下水管道堵塞,三楼漏水至二楼,淹泡至一楼。王某回家查看后发现,存放在家中用于售卖的饲料已被污水浸泡。双方多次协商赔偿事宜未果,王某将徐某、陈某诉至法院,要求其赔偿损失。
庭前调查时,我分别联系了三位当事人,王某情绪激动“法官,这不是第一次发生水管堵塞导致漏水的事了,这钱他们必须赔!”家住二楼的徐某诉苦道“前几次管道堵塞,就没人愿意配合,都是我自己花钱疏通的,自那以后我就改了管道,这次堵塞与我无关。”三楼的陈某虽认可王某的损失,却表示此单元的住户都应该承担责任。正当我准备择期开庭时,新的情况出现了,事情变得更加棘手……
某天上午,我接到了陈某的电话,得知该小区公用的下水管道又发生了堵塞,需要一楼住户配合进行管道疏通,但王某因饲料的损失尚未得到赔付而不愿配合。于是我决定,再次前往现场勘查并进行调解。
之前在现场勘查时,我已经对该单元业主逐户走访并将他们拉进了微信群。
到达现场后,我对漏水现场进行了仔细勘查,耐心听取在场业主的意见。
因为王某与陈某争议较大,为此,我采取了“背对背”的调解策略,与双方当事人逐一“谈心”。待二人情绪逐渐平复后,我召集本单元所有住户现场进行协商。
我一方面从“情理”融合的角度出发,倡导大家以和为贵,互谅互让。另一方面,聚焦争议焦点对症下药,摆事实、讲法理,引导住户商定解决方案。
经过几轮商谈,本单元涉及住户最终对损失赔偿形成了统一意见,当场对王某进行了赔付。王某也同意立即提供便利,配合维修管道。
当天下午微信群就传来了好消息,下水管道疏通了,大家的“心墙”也打开了。
巧借“六尺巷”,续写“邻里情”。文明和谐的邻里关系是社会稳定、民生安宁的基础。这起纠纷的成功调解,不仅解决了当事人的实际问题,更解开了群众心中的“疙瘩”,让邻里间的“鸿沟”得以逾越,昔日和睦的邻里关系得以修复。